开栏语
4月的南海之滨,暖风拂面,浪激潮涌。启航近四年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年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人才集聚的态势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殷殷嘱托 海南答卷——海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报道”,聚焦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开展海南建设成就报道,敬请关注。
3月,治疗IDH1突变胆管癌的创新药艾伏尼布片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博鳌超级医院开出首张处方,这是艾伏尼布片在中国的首次临床应用,也是在美国以外开出的首张处方。
4月,洋浦国际健康食品港迎来首个正式入驻项目:独凤轩将投资建设3万吨小分子蛋白原汤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投资总额约4.8亿元。
……
“4·13”以来,类似这样的发展故事不断涌现。透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可以感知到,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海南经济发展显现生机和活力。
练内功、增动能、引外力,四年来,海南产业投资高速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构建,经济新动能不断蓄势聚力……海南正在用实践和成绩证明:这个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充满机遇的全球投资新热土,正在稳步推进自贸港建设的进程中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慧
核心政策加速落地
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海南汇聚
《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制度安排。四年来,一系列重要财税政策逐步落地实施,不断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海南汇聚。
作为海南自贸港一项“明星政策”,加工增值“零关税”政策效应正在不断放大。日前,洋浦对外分享了最新成绩单——今年截至3月底,加工增值内销物品累计货值13.16亿元,涉及大豆油、菜籽油、玉石珠宝等多个领域。
海南玉玲珑珠宝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尝鲜者。去年8月,公司申报的从乌克兰进口的琥珀原料加工成的300多件琥珀吊坠顺利放行。
公司总经理何军欣告诉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他们正是被海南自贸港利好政策吸引而选择在海南投资建厂。“利用进口琥珀及和田玉原材料进行加工研发生产琥珀、和田玉珠串和吊坠、金银镶嵌产品,具备非常广阔的前景。”他告诉记者,公司新租了一栋仓房和仓库,为大批量加工增值生产做好准备,等到俄罗斯材料进来,就可以开工了。
“我们的愿景是把下游合作的加工企业也引进到洋浦来,就地生产加工,就地销售,这样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消费者买到的产品的价格就会更低。”何军欣说道。
三亚苑鼎演艺有限公司也是“零关税”政策受益者。上月,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升级版首票商品——三亚“零关税”入岛的大型游乐设施运抵三亚,这批涉及货值87.5万欧元的设备,企业享受到减免税款124.8万元人民币的实惠。
这批设备在经过组装、测试、调试、验收培训等流程后,预计6月投入运营。公司负责人坦言,“利好政策让我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极大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数据显示,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清单自2020年12月1日落地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3月底,“零关税”政策项下累计进口货值超70亿元,享惠产品涉及船舶、游艇、汽车、飞机、生产材料和生产设备,实现“海陆空”全覆盖。
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国际运输船舶增值税政策……一项项重大政策,一个个成果,呈现了自贸港建设的喜人态势。
园区建设生机勃勃
实现全省近三成投资、超四成税收
近日,知名骨汤品牌“独凤轩”创始人于连富将目光瞄准了海南——4月8日,独凤轩将于洋浦签约,加快推进3万吨小分子蛋白原汤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进度。
“项目投资总额约4.8亿元,总建筑面积为69000平方米,预计年产值约9.5亿元,项目业态可与儋州洋浦已落地的精品肉类加工企业产生良好联动,打造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于连富信心满满地说。
独凤轩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长期深耕企业端市场,是白象集团、海底捞、九毛九、刘一手等知名企业的汤底料核心供应商。于连富说,现在已经与拾味馆、龙泉集团等本土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联合龙泉集团、传味公司,探索椰子鸡汤原汤罐头的研发与生产。
“我们非常看好海南各项政策,海南重点园区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平台。”于连富表示。
企业活力折射出园区的发展实力。以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为例,十年前,复兴城还仅是海口市高端餐饮一条街。今天的复兴城,已成长为一家营收超过1000亿元、税收超过50亿元的千亿级产业园区。
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产业总经理吴清吉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自2018年以来,园区产业规模迎来了爆发性增长,营收从2017年的10亿元、到2018年的83亿元、再到2019年的123亿元。特别是2020年,园区实现企业数量、营收和税收三翻番,新注册企业2318家,是过去5年累计新增企业的3倍。与2017年相比,园区企业数量、营收、税收分别增长5倍、52倍和149倍。
目前,复兴城重点发展以数字贸易、智能物联、金融科技和国际创新四大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今年,我们优化发展策略,将从注重对GDP、税收等经济贡献转为更加注重培育创新创业企业,从注重企业数量转为更加注重在园从业人数,推动园区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吴清吉说。
园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承载地。四年来,11个重点园区的发展各具特色和优势,均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聚焦博鳌,2022年一季度,省药监局已批准乐城先行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24种,492人次使用临床急需药品,527人次以备案方式携带药品离开园区,相比2021年同期,使用及带药离园总人次数增长228%。
聚焦澄迈,截至今年3月,已有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唯品会等超1.2万家企业落户海南生态软件园。2021年,园区收入超1000亿元,税收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64.6%。
采访中,多位园区负责人坦言,海南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得益于海南向园区不断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做到向园区赋权,让园区说了算。其中,海南为多个重点园区量身定制“一园一策”,创新成立法定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提升园区发展活力。
去年以来,重点园区平台作用不断彰显——11个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实现营业收入翻番,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实现全省近三成投资、超四成税收。
培育经济新动能
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构建,新动能不断蓄势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