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独创“钵山图绘”把山川和“无脸小人”绘入“钵”中
斩获世界天文摄影赛事总冠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女孩2年画160幅《诗经》

独创“钵山图绘”把山川和“无脸小人”绘入“钵”中
《关雎》
《桃夭》
王晓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大家熟知的《诗经》中的诗句,但这具体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一位来自北京的90后插画师“呼葱觅蒜”把它画了出来。她本名叫王晓艺,1992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近日,她又有了新作品,除了《关雎》,她在过去2年时间里一共绘制了160幅以《诗经·国风》为题材的画作。

  90后插画师图绘《诗经》

  画风古朴飘逸以形写意

  在90后插画师王晓艺(呼葱觅蒜)的笔下,《关雎》里的一对青年男女分别身处于两个青色大碗中,遥遥相望。《关雎》讲的是男子爱慕追求女子,内心焦虑相思入骨的故事。因此王晓艺绘画时,选择了两个器皿,来表达男子单向的爱慕,女子所在的器皿又向男子所在的器皿倾倒。

  除了《关雎》,王晓艺在过去2年时间里一共绘制了160幅以《诗经·国风》为题材的画作,画风古朴飘逸,以形写意。王晓艺说:“《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毋庸置疑的精华,它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和自己想要表达的有景有情的创作完美契合。”

  她的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画作中的小人都是没有脸的。王晓艺解释说,当时她做作业时,其它部分都已经画好,唯独不知怎样勾勒脸庞。她的老师干脆说要不别画脸了——无脸,反而将人物的情绪藏了起来,正应了古风中内敛含蓄的调子。

  独创“钵山图绘”

  把山川河流建筑人物等绘入“钵”中

  区别其它以《诗经》为主题的画作,王晓艺在诠释故事时将中国古典山水与各式各样的中国传统器皿相结合,独创一种插画风格——“钵山图绘”。

  “钵”指的是一种用陶瓷、硬石或金属制成的类似盆而略小的器皿,在王晓艺的画中,“钵”被放大成了一座“钵山”,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建筑人物都被等比缩小放进其中,虽然尺寸缩小了但细节满满,显得十分精致且意味深长。在王晓艺看来,“钵山”类似中国古代文人喜欢赏玩的盆景,蕴含着一种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情趣。

  具体绘画时,她会先逐字逐句细细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确定好表达的情感基调,之后按照绘制草图、描出线稿、上色、刻画细节这样的顺序,完成一幅画一般需要3至5天。通常下笔时,王晓艺早已“胸有成竹”。在她看来,“钵”中的山水田园和在“钵”中生活的人物不只是负责“美”,而是要有丰富的情感:

  “例如《桃夭》讲的是祝贺新婚,我就以合卺酒为钵,红线的一头装载着婚嫁的队伍,另一头装满美酒;《遵大路》讲的是情人之间苦苦挽留的故事,我选用了破镜难圆的意象;《七月》讲的是一年四季农民伯伯的劳作和艰辛,这首诗内容繁杂,像一个生活长卷。我就选用了多宝格、首饰箱来承载。”

  生活里的一树一石都是灵感

  把对吃的热爱放进了作品

  王晓艺受父母影响,自小就喜爱画画和看古装剧,大学顺理成章地报考了艺术类院校。虽然是设计专业,但出于喜爱她一直坚持创作。明代仇英是她最喜欢的画家之一,在多看多练的过程中,她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古风”绘画风格。

  除了会看《聊斋志异》《诗经》等传统文学作品,王晓艺也会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在她看来,生活里的一树一石都能给她提供灵感。王晓艺也是一个“吃货”,她还把自己对吃的热爱放进了“绘诗经”的系列作品中,创作时把“钵山”换成锅、碗、瓢、盆、勺子这些吃饭的家伙。对王晓艺来说,“绘诗经”系列作品只是一个阶段的总结,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随心所欲画下去,画技不断精进。(文图据扬子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独创“钵山图绘”把山川和“无脸小人”绘入“钵”中
斩获世界天文摄影赛事总冠军~~~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财经观察
   第004版:英才共建自贸港
   第005版:城事播报
   第006版:农庄蹚出幸福路——关注海南共享农庄系列融媒报道
   第007版:南国热线
   第008版:国内新闻
   第009版:国际特稿
   第010版:南国好彩
   第011版:南国好彩
   第012版:影视
   第013版:人物
   第014版:探索
   第015版:考古
   第016版:文化周刊
90后女孩2年画160幅《诗经》
23岁小伙的“追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