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阿诚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一份父亲与一个名为梁某裕的男子签订的《集资建房协议书》,协议中,阿诚父亲出资15万元与梁某裕合建一幢12层宿舍楼,建成后对方提供一套房给阿诚父亲。后来,阿诚发现宿舍楼根本没有建,并将梁某裕告上法庭。但是法院判决生效两年多了,对方仍未归还款项。
判决生效2年多,11万元要不回
2018年12月中旬,阿诚工作时意外摔伤,右脚多发附骨趾跗关节严重脱位。“手术费加上后期治疗费用需几万元,但对方不肯还钱,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据阿诚介绍,2014年,父亲在超强台风“威马逊”中意外身亡,母亲患有高血压、腰间盘突出等疾病,他只好辞去银行的工作,回海口照顾母亲,家庭经济情况越发拮据。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阿诚意外发现一份父亲于2012年10月18日与一名叫梁某裕的人签订的《集资建房协议书》。阿诚说,协议书上写着由父亲出资15万元给梁某裕作为建房款,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河口路兴建一栋12层的宿舍楼。协议中,梁某裕承诺房子建成后提供9层以上任意一套76平米的房子给其父亲,并办理房产证等相关手续。
“父亲生前从未和我们提起过这件事。”阿诚告诉记者,事后他多次按协议中的地址寻找这栋宿舍楼,但找了很多次,周边只有居民楼,根本没有12层的宿舍楼。阿诚根据协议书上的电话号码联系梁某裕沟通,对于这笔钱,对方承诺会退还。
“但他总是一拖再拖,谈到建房的事,他的话总是反复无常,我感觉父亲被他骗了。”2016年3月初,阿诚将梁某裕起诉至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经法院调查审理,判决梁某裕败诉,判其归还阿诚11万元款项。宣判后,梁某裕一直没有出现,同年8月,阿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一直没有结果。至今,法院判决书生效已有2年多了。
债权人申请案件重开,已经恢复执行
2018年12月20日,根据阿诚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试图联系梁某裕,但对方一直处于停机或关机状态。
记者前往琼山区人民法院了解情况。据该法院宣传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阿诚的案子因被告人无力偿还款项,法院已经通知阿诚,因此目前案子处于结案状态。“如果对于被告人无力偿还款项的情况有异议,阿诚可以申请案件重开,经审核后,法院将重新审查被告人。”该负责人称。
2019年年初,阿诚家属向法院递交案件重开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1月17日,记者从阿诚处了解到,案子已经恢复执行,但尚未查到梁某裕名下存有相关财产。
截至17日,梁某裕的手机依旧处于关机状态。“梁某裕是有偿还这笔钱的能力,却一直玩‘失踪’。”阿诚表示,如今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他又需要医疗费,希望法院尽快查清梁某裕的资产,帮他追回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