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那时土地还没有下放到户,父母忙于挣工分,很少管过子女,我们成了真正的“放养”孩子,每天漫山遍野地疯跑。
70后很不幸,一出生就遭遇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窘困。那时我们几乎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荤食。70后也是幸运的,因为那时没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也没有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虽然没有玩具,没有零食,但我们并不忧伤,也不孤单,扇纸块,玩泥巴,丢沙包,滚铁圈……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根本不知道贫穷的滋味。
要是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你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有时拿着钱竟然买不到东西。那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物质严重匮乏,无论买什么东西,光有钱还不行,得凭票,如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烟票、肥皂票等。可以说,凡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的东西都得凭票,因此在当时人们把各种花花绿绿的票证,称为“第二货币”。
197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敬爱的周总理于1月8日逝世,随后朱德委员长也于7月6日离开了人世。接着又在7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悲痛还未停止,这一年的9月9日,毛主席驾鹤西去,全国人民哭成一片。那时虽然不理解大人为什么如此悲伤,但看着大家恸哭哀嚎,我们也不免跟着哭了一场。
一转眼到了八十年代,我们从含着老冰棍的童年步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少年。这一时期,港台明星开始大量涌入,“霹雳舞”大行其道,流行音乐迈入神坛,我们成了最早的“追星族”。《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夜来香》,《外婆的澎湖湾》,《康定情歌》,《十五的月亮》……一首首老歌耳熟能详,成了最美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些人开始富了起来,于是有了“××成了万元户”的光荣称号。而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大哥大,寻呼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些暴发户拿着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神气活现地出现在街头,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70后也遭遇了无数的尴尬,比如: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却赶上了企事业单位下岗;好不容易盼到分房,结果一纸文书,分房成了泡影;好不容易成了文艺青年,谁知顾城却自杀了……
70后,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见证了黑白电视机的覆灭和彩色电视机的崛起,见证了电脑和手机的诞生,经历了贫穷,升学难,高房价等一系列困难的考验,但我们没有屈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勇当时代的弄潮儿。如今,70后几乎都已结婚生子,事业稳定,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