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创伤
还需系统治疗
在刚刚过去的仁川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左手大拇指不慎受伤。虽然在之后的400米决赛中,孙杨勇夺冠军,但在冠军台孙杨手触大拇指时,仍可见强忍的痛感。
南方医院骨与关节外科主任史占军教授指出,戳伤、扭伤、崴伤等都是运动中最常见的急性损伤。对于这类创伤,民间有不少冰敷、药酒或按摩的缓解小秘方,“我们在运动场上也常常看见医护人员会采用这些方法。但很多人忽略了,戳伤、扭伤还会引起身体内部炎症,除了外用药外,还应该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比如配合服用抗炎镇痛药、保证休息、避免做一些让受伤处承受压力的动作等,这样才能将炎症彻底扼杀,根除隐患。”史占军说,否则即便扛过疼痛,但放任炎症的存在和迁延,最终将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陷入周而复始的疼痛中。他建议,在运动中戳伤、扭伤的患者,不要盲目使用外用药物,最好还是到专科医生那里看看。
口服止痛药
当心胃肠道副作用
史占军同时提醒,选择口服抗炎镇痛药一定要留意其安全性,尤其是过往有肠胃病史的人更需注意。他举例说,苏格兰足球运动员弗莱彻就曾因队医为加快康复进行,滥用消炎药,全然不顾胃肠道安全因素,最终使其患结肠炎,让弗莱彻几乎告别运动职业生涯。
抗炎镇痛药为何会损害胃肠健康呢?史占军解释说,这是因为传统的抗炎镇痛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而COX分为两种:COX-1,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COX-2,仅在炎症等情况下才大量表达,导致疼痛、肿胀等炎症反应。而传统的抗炎镇痛药无法将这两者加以区分,同时抑制,所以尽管能抗炎镇痛,但却不可避免地损伤消化道。“所以,选择抗炎镇痛药时要弄清楚这当中的道理,选择那些仅抑制COX-2,不抑制COX-1的药物,才能在抗炎镇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全胃肠道安全性。”史占军说。
骨科术后
越早下床康复越好
运动创伤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手术恐怕难免。我们经常可以从体育新闻中看到,不少叱咤赛场的运动健儿,由于长期饱受伤病困扰,机体损伤非常严重,通常在退役时已至少动过三四次骨科大手术。
确实,骨科术后的疼痛让经历过的人心有余悸。尤其在我国,由于长久以来对于疼痛的错误认知,很多患者在骨科手术后会因担心服用止痛药产生依赖、成瘾的副作用,而采取忍痛的态度。“这种错误的认知恰恰是在为快速康复设置障碍。”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马元琛教授说,其实骨科手术后,患者能越早下床活动,对康复越有利。相反,如果患者术后因惧怕疼痛而不能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就会影响术后康复,甚至会出现术后关节强硬、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那么,如何才能使患者在骨科手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呢?据了解,时下我国不少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骨科手术已开始应用多模式镇痛和联合镇痛,让术后90%的患者获得无痛或微痛的术后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镇痛理念是按需给药,也就是说患者痛了才给药。但现在的方式是,手术前就开始按时给患者服药。”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可以抑制术后大量产生的炎症因子,发挥镇痛作用;同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恶心呕吐、便秘、成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神经病理性痛
光吃止痛药疗效不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创伤还会带来神经痛,这在一些举重运动员中相当常见,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例子就是2003年病逝的亚洲大力士、北京亚运举重冠军才力。据报道,尽管才力最后病逝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疾病,但在退役后的5年里,才力一直在忍受“火烧、电击、针刺”般的“神经酷刑”。
据了解,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个像才力这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亟待关注和治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潘小平教授介绍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最常见,其他还包括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主要以灼烧或火烧样疼痛、电击样痛、针刺样痛、撕裂样痛较多见,甚至还存在麻木、蚂蚁或虫子爬过的感觉。
但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形式多样,诊断率和治疗率都很低,多数患者服用传统的止痛药往往疗效都不理想。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到神经内科、疼痛科向专科医生求助,获取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