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恶棍来访》 作者:(美)珍妮弗·伊根 著 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名家嘴 在2011年普利策奖的授奖词中,对《恶棍来访》的评语是:“《恶棍来访》创造性地探究了数字时代人们的成长及衰老过程,展示了对日新月异的文化嬗变的既好奇又宽容的心态。”这些不靠谱的媒体宣传也正是数字时代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怪异一景吧。数字时代的最大特征是瞬息万变,速度至上。应接不暇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的不确定和恐惧感,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恐惧的时代,意大利小说家埃科形容说,这也是一个催眠的时代,当我们被生光华色、光怪陆离的景象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怀旧的情结,进入了一种催眠的状态。 伊根在《恶棍来访》中写到了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恶棍,不是什么怪物,而是杀人于无形的时间。伊根出版《恶棍来访》后收获的赞誉之高,让我有些吃惊,也许正因为她写出了这一代人失落的心声。当他们找不回自己的时间,就会寄希望于未来,但是未来不容乐观,挣扎的身影,步履蹒跚的脚步,筋疲力尽的心境,这些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就算跑再快也赢不过时间。 伊根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谈到,随时间流逝看事物的衍变,这是她写作的一大兴趣,她想知道谁撑住了,谁放弃了,为何有些事情看似会毁掉你的将来却没有,又为何有些人貌似生活安逸却遭变故。她用一个实验性的结构讲述了一个相互交叉重叠但又脉络清晰的故事。十三章,十三个不同但又有着紧密关联的故事。她感兴趣的故事不仅仅是几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代人的沧海桑田般的衍变。 记忆是永恒的时间,而时间是最大的恶棍。尽管伊根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从他们各自的角度观察审视周围的世界,动用了各种叙事、空间、反讽、戏仿等,甚至不惜大胆采用了PPT的方式尝试书写,但伊根留给我的印象依然是抓不住一切的失落感,那种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找不回原来生活的挫败感。(思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