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4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 标题导航 ] [ 版面导航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的烦恼”,莫让工作异化生活

 

  近日,北京大学公布全国28个大中城市“烦恼指数”。28个主要城市白领普遍“比较烦”。其中,宁波最幸福,北京、广州分别排在第20、21位。(5月2日《广州日报》) 

  不论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国仇家恨,还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怀才不遇,抑或是“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的儿女情长。在文人骚客的作品里,烦恼从来都不缺乏笔墨。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烦恼也逐渐从个体感触发酵成为公众心态。“悲催族”也好,“年会恐惧症”也罢,职场早已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时间冲突和角色模糊,让人们不堪重负;比较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让“相对剥夺感”大行其道;互动缺失和人际关系紧张,进一步恶化了职场的生态。

  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让人们认识到了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对人的异化。如今,在一些地方,工作对生活的异化,不再是屏幕上的滑稽故事,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前有23岁女白领“过劳死”,后有农民工“断指”之痛,工作异化生活的“恶果”,频频地出现在我们视线中。 

  在发展的语境下,效率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生产领域对工具理性的过度推崇,必然会导致生活领域人际关系的疏离化。于是乎,在职场里,人们钩心斗角、“面和心不和”;在社区中,人们冷漠排斥,一旦“狭路相逢”,只一脸麻木地擦肩而过。

  缓解“城市的烦恼”,单纯依靠白领们的心理调适,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提升民众幸福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做社会心态的“压舱石”。企业要严格劳动保护,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强化对职工的人文关怀。社会组织要开拓公共空间,搭建交流平台,让人们在社会参与过程中感受互动温情。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消除工作对生活的异化,烦恼留在人们身上的印记才会越来越轻。(原载《华商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 新闻热线:0898-66810222 [使用帮助] [版权说明]
   第001版:首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关注
   第004版:追踪
   第005版:人物
   第007版:评论
   第008版:关注
   第009版:城事
   第010版:三亚
   第012版:琼州人才风采
   第013版:社会
   第014版:城事
   第015版:社会
   第016版:热线
   第017版:国内
   第018版:国内
   第019版:国内
   第022版:国际
   第023版:国际
   第025版:财富
   第026版:股市
   第027版:体育
   第028版:体育
   第029版:彩票
   第030版:彩票
   第031版:早茶
   第032版:家庭
   第033版:情感
   第036版:读书
   第037版:悦读
   第038版:网闻
   第039版:第十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040版:娱乐
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喝到健康茶叶
博士“买卖”
坦率鄙视
景区门票“不涨价丢身价”的荒唐逻辑
用血难
用打击酒驾的重拳治理“公路矿难”
“城市的烦恼”,莫让工作异化生活
报博
微论